《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了低影响开发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定要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建筑小区、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环清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开发了在应用于雨洪控制和低影响开发领域的一系列产品,并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针对公司主要产品的介绍。




一、固体垃圾和颗粒物截流器

 


功能:雨水的径流会携带漂浮物、垃圾、以及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这些污染物进入下游水体后不仅大大影响水体给人的感官效果,也会为水体带来大量沉淀物,使河床成为污染物富集的场所,因此需要在雨水排河前将其中的污染物最大限度地去除。垃圾和固体颗粒物截流器由不锈钢制成,成筒状,布满5cm×0.4cm的孔,可以截流雨水管网中粒径大于0.6cm的垃圾和颗粒物,安装后可以确保即使在暴雨情况下,溢流到雨水管网中的垃圾和颗粒物在排河之前被去除。


效果:100%截留尺寸大于0.6cm的垃圾和颗粒物,包括漂浮物、树叶、罐子、烟头、小石块等。


二、雨水综合处理设施

image.png


功能:通过格栅的物理截留、旋流分离和吸附过滤,将雨水中的颗粒物、油、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去除,同时有渗透滞留的作用,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峰值。雨水经过第一级由不锈钢制成的桶状格栅,粒径大于6mm的漂浮物和颗粒物都被截留下来。初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前置槽分流进入桶状沉淀池,侧向进入沉淀池的雨水在沉淀池中产生旋流,颗粒物在水流的带动下沉降到池底,池底下垫砾石,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池底渗透到土壤之中,未下渗的雨水流入第三级滤池。滤池中放置多个滤芯,滤芯中填充活性炭、沸石、珍珠岩等吸附性复合滤料,通过过滤和物化吸附的方式去除雨水中的有机物、油脂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效果:TSS去处理达95%以上,对Cu、Pb,Zn等重金属去除率达80%以上,对油脂去处理达99%。


使用地点:该设施为地埋式,不占用地上空间,可用于停车场下或雨水排放口的末端。


选型:非标产品,池体大小根据雨水收集面积和水量决定。


三、模块化人工湿地


image.png


功能:该模块化人工湿地不仅具有雨水调蓄功能,而且通过吸附性填料的过滤、吸附和植物根系的吸收大大降低雨水中的重金属、油污、TSS、氮、细菌等含量,起到对雨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该设施可以同现有排水系统相结合,可置于人行道上的绿化带或停车场的隔离带等空间狭小的地方,可以种植同景观相协调的植物,起到美化效果。


使用地点:模块化人工湿地可置于办公楼附近的广场边或花园旁,或安置于不适宜修建生态滞留池的路边。


四、雨水井过滤器

image.png

功能:该雨水井过滤器悬挂于雨水井井口,装置内填充具有吸附性填料,如活性炭、珍珠岩、沸石和表面镀有金属氧化物的人工填料。雨水中较小颗粒物可被填料截流下来,可溶性金属可在流经过滤器的过程中被吸附到填料表面。该过滤器对重金属、油污、TSS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过滤器中间设置有溢流口,可保证在暴雨发生时超过设计过滤量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雨水井。


使用地点:雨水井过滤器可安装悬挂于道路两侧的雨水收集口内。





五、建筑物排水管过滤器


功能:
该过滤器主要用来去除屋顶雨水中的飘尘等颗粒物。过滤器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连接环分别与建筑物的排水管连通,形成雨水排放管在线过滤系统,连接环的直径可以根据排放管的管径进行调节,连接环与所述建筑物上的雨水排放管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便于装卸。过滤器内部细格栅上的格栅孔孔径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吸附填料粒径进行调整,孔径小于粒径即可。雨水沿建筑物排放管流入过滤器,流经布水盘后均匀分布于过滤器管壁与滤芯之间。雨水首先经过不锈钢细格栅,较大的垃圾和颗粒物被截流;再经滤芯中的吸附填料,细小的颗粒物和重金属、碳氢化合物等通过过滤与吸附作用得到去除,处理后的雨水通过滤芯内中空管流出,经出水端的连接环继续沿排放管下行。该过滤器在滤芯与布水盘之间设有溢流口,当雨量较大时,多余的雨水可通过溢流口直接排出,避免水量较大时排放管水流不畅,造成堵塞。


效果:TSS去处理达93%以上,吸附性填料去除重金属(Pb,Cu,Zn)80%以上。


使用地点:安装于建筑物雨水落水管



六、地下雨水存蓄池




功能:该存蓄池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具有高强的抗压性,单元设计可按需要任意平行和竖直组合,方便扩容。根据地质情况可分别作为渗透池和沉淀调蓄池使用,一般和其他雨水预处理产品相结合使用。该存蓄池的内部宽敞,方便进入维护和清理。


产品优势:
Ø  由模块化单元组合而成,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具有超过15吨以上的抗压强度;
Ø  存蓄池模块单元之间组装方便,模块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尺寸大小;
Ø  空间容量大,雨水经过弃流、过滤后进入存蓄池,可提供足够的有氧活动空间,避免因雨水停滞而产生影响水质的厌氧细菌;
Ø  不占用地面宝贵空间,模块组装于地下,不会影响地面景观效果;

Ø  可不间断收集雨水,为园林绿化浇灌提供大量用水,缓解用水压力,缓解城区雨水洪涝灾害。


使用地点:可置于停车场、广场、绿地之下,不占用地上使用空间。


型号及选型:可根据蓄存需求进行多单元组合,或根据雨水收集面积和水量决定。

七、旋流式分离器


功能:该设施利用水力涡流和重力沉降作用,高效、持续地分离地表雨水中的颗粒物、油脂和悬浮物,具有独特的内部流态修正结构可保证对小雨和暴雨径流进行同样的高效处理。同时具有处理流量范围广、水头损失小、结构紧凑等特点,是一种用于解决雨水径流中悬浮物和颗粒物污染的经济可行的方法。

运行原理:当降雨来临时,受污染的雨水径流流入到预制混凝土井中,通过导向管,雨水由切向方向进入涡流室的一侧,从而流速得到提高并产生旋流。涡流室中的圆柱体隔板和其内部的竖井使雨水产生了外部(红线)和内部(蓝线)的两种旋流过程,这就最大化了雨水中污染物在旋流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油脂、垃圾和其他悬浮污染物在外部的旋流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浮力,这类垃圾会漂浮在圆柱体隔板外侧的表层水上,而一些质量较大的颗粒型污染物在涡流拖拽和重力的作用下沉入井下部的沉淀区。沉淀区内的沉积污染物由于受到间隔挡板的保护而免受水流扰动引起的二次上浮。


产品优势:
Ø  独特的内部结构最大化了污染物的分离效率,并最小化了占地面积、水头损失和污染物的二次上浮;
Ø  无需外部动力,通过水力自流产生的涡流方式运行;
Ø  处理量大,可对整个降雨过程的雨水径流进行处理;
Ø  可通过真空清理车进行井底沉淀物移除,维护方便。
 

 使用地点:旋流分离器可以安装在雨水管网的旁侧进行离线处理,也可以在线安装在雨水观察井内。


 

八、生态树池




功能:该设施通过模拟自然系统中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地表、屋顶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的氮、磷、重金属、油脂等被截留、降解和吸收,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树形过滤器具有适用范围广、安装管理方便、造价低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开发条件、各种土壤条件下的经济可行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树形过滤器是由预处理室、树池、溢流过滤装置和出水室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施。

运行原理:当降雨来临时,受污染的雨水径流通过路缘石进水口或雨落管流入到预制混凝土树形过滤器预处理室,预处理室内设置格栅,截留雨水径流带来的垃圾、残骸和较大体积的沉淀物,通过预处理室上方的通道可以方便地清理这些污染物。经过预处理的雨水径流进入树池,经过改良种植土层和护根层过滤下渗,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通过生化反应过程,种植土层、护根层和植物根系去除径流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微生物、重金属和悬浮颗粒物。径流进一步下渗至砾石层,渗透排水管收集剩余径流进入出水室,最终排放至雨水管网中。当雨水径流量超过树池的处理能力时,溢流的雨水通过树池内的溢流口进入过滤装置,再通过过滤装置中的细砂、活性炭、沸石等过滤介质吸附达到净化,最终进入出水室并排放至雨水管网中。


产品优势:
Ø  生态树池中的预处理单元可去除大体积垃圾、漂浮物和较大的颗粒物,从而延长了树池中过滤介质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次数;
Ø  集成了过滤、渗透、吸收、吸附、滞留和微生物降解等功能,可以有效去除多种污染物;
Ø  占地面积小,易于和道路绿化相结合,更加适用于空间受限的老城区改造;

Ø  预制成型,安装、维护方便。


效果:生态树池对垃圾和残骸的分离捕获的效果可达到100%,对总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可达到80%,对雨水径流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5%和60%,树形过滤器对金属的去除效果可达到82%。


使用地点:树形过滤器可安装于道路旁、建筑物旁,对道路或屋面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的装置。


九、渗透砖



该渗透砖结合实用性与结构性为一体,从而提供一种高效的渗透铺装方案。本渗透砖在砖体下方采用拱形流水通道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在渗透铺装的内部为雨水径流创造了贮存空间,从而最大化了场地应对暴雨事件的能力;拱形设计还可以提高砖体的抗压强度。采用本渗透砖的渗透铺装系统能有效地增加场地的雨水渗透能力,可广泛应用于低影响开发中。本渗透砖具有透水性能好、使用时效长等特点,是传统渗透砖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替代产品。


技术优势:
Ø  独特的拱形流水通道可以在内部贮存径流雨水,最大化了场地应对暴雨事件的能力;
Ø  渗透砖与其下方垫层为雨水下渗构建了垂直通道,既补充了地下水,同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颗粒物起到了过滤作用;
Ø  采用本渗透砖的渗透铺装系统可以减少或代替雨水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地点:本渗透砖适用于停车场、慢行车道、住宅区车行道等路面及人行道、广场、甬道等非机动车路面的铺装。